曾昭鐸
2020年10月14日14: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中國現代史上,周恩來與馬寅初都是人所共知的政壇和文壇上的重量級人物。一位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一位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和人口學家,中國國民黨的立法委員。他們年齡雖然相差16歲,但仍屬同一個時代的人。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強烈理念,促使他們一生都和國家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周恩來應邀到北大作報告 馬寅初說聽眾無不深受感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馬寅初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稍后又被任命為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及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負有參政重任。用馬老自己的話說:“真是今非昔比,昔日是階下囚,今朝是座上賓。”他還說:“上述國家要職是黨和人民給的,一切都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馬寅初是富有真才實學的教育家、大學問家。黨和人民政府知人善任,早在1949年5月,杭州剛解放不久,他就被任命為浙江大學校長。浙大是我國著名的重點高等學府,馬老不負重托,將它辦得別開生面,成效卓著,受到學校師生的普遍擁戴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
1951年6月,馬寅初調任北京大學校長后不久,就發起了一個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為目的學習運動。
9月29日,周恩來應馬老的特別邀請到北大作《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北大首次邀請中央領導來校作報告。參加報告會的除北大師生外,還包括京津地區高校的師生代表,氣氛隆重。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報告開始后,馬校長沒有在主席臺上就座,而是和師生們一樣,在臺下聽眾席上的前排加了個座位,手里拿著筆記本,認真聽取周總理的報告。
在這場報告中,周恩來一共講了七個問題:一是立場,二是態度,三是為誰服務,四是思想改造問題,五是知識問題,六是民主問題,七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問題。總理的報告,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聯系實際,既有針對性又很有特色。周總理首先從自己的家庭、身世講起,講到后來如何走上革命道路,革命勝利后又如何處理個人、家庭與革命的關系,并詳細闡明作為革命知識分子一定要過好三關:一是民族關、二是階級關、三是家庭關。最后他還親切勉勵師生們要從愛國的立場發展到人民的立場乃至發展到共產主義的立場,說這是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光明前途。
周總理不知疲倦地在臺上連續作了5個小時的報告,馬寅初和在場的聽眾一樣,一面認真聆聽,一面勤作筆記。報告結束后,馬校長才走上主席臺講話。馬寅初打從心里敬佩總理演講的風度、口才和技巧,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他還津津有味地多次與友人提起這次收獲甚豐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