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2020年03月19日10:21 來源:《黨史博覽》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
新中國的環保事業,是在周恩來的重視之下開展起來的。周恩來生前對環保事業非常重視,講過很多話,作過很多指示。中國現行的有關環保的方針、政策、基本思路,許多都是他提出的。即使在“文革”期間,人們受極左思想影響的情況下,他仍大膽提出社會主義也存在污染問題,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周恩來堪稱新中國環保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搞工業不能給人民生活帶來不利
中國的森林和植被覆蓋率相當低,周恩來對水土保持和植樹造林工作予以極大的關注。他在許多重要場合強調植樹造林的重要性,指出:森林植被的破壞和減少,不僅是造成許多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的根源,而且是造成沙化的根源。
1951年9月,周恩來在政務院第101次政務會議上強調了造林護林的重要性。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兩句話要寫得適當才行,否則“靠山吃山”把樹木砍光了,災害就降臨了。1960年到1962年期間,周恩來在視察海南島、貴州、廣西、云南及吉林等地時,多次談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文革”前夕,在全國林業工作會議期間,周恩來接見西北各省的林業廳廳長、局長及西北林業建設兵團的代表時說:“16年來,全國砍多于造,是虧了。20世紀還剩下三十幾年,再虧下去不得了。”“我們不能吃光了就算,當敗家子。”針對西北地區的特殊條件,他指出:“西北地區造林要集中在黃河泥沙主要來源地區,不要孤零零地分散搞。分散了,投資很大,功效很小,起不了多大作用。”周恩來要求西北地區成立一個統管農林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小組,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他強調:“植樹造林是百年大計,總得堅持到21世紀。”
周恩來認為,中國的地形和美國、蘇聯的不同,是西高東低,江河的淡水東流,把肥沃的土壤帶進了江河大海,這對發展水利有利,但下游一定要處理好工業污水問題,一定要注意保護好水產資源。1970年11月21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接見國家計委地質局會議全體代表時,對上海代表談到煉油廠的“三廢”(廢渣、廢氣、廢水)處理問題,談到黃浦江和蘇州河的污染情況,并指出,搞工業不能給人民生活帶來不利。
1972年7月,周恩來在云南視察,看到昆明滇池岸邊噴吐濃煙的工廠時,對云南省的負責人說:昆明海拔這么高,滇池是掌上明珠,你們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工業要注意保護環境,不然污染了滇池,就會影響昆明市的建設。
薊運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20世紀70年代初突出的重污染河段之一。周恩來幾次批示要求解決薊運河的污染問題。相關部門在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污染的四項措施。
華北地區的唯一天然大湖白洋淀,對調節局部地區氣候、改善華北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白洋淀上游和周圍區域內工廠增多,工業污水及生活廢水大部分未經處理就排入湖內,污染了湖水。周恩來非常重視這一問題,親自確定了“緩洪滯瀝、蓄水灌溉、漁葦生產、綜合利用”的16字治理方針。
1973年9月16日,周恩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游覽西湖時,看到機動游艇船尾漂散的油污,對浙江省負責人說: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風景湖區都被污染了,水草枯死,魚類絕跡,再不能游覽觀賞,我們的西湖不能污染。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個風景如畫的西湖,也為了讓更多外賓在這勝似天堂的湖光山色中一飽眼福,今后西湖內應少用機動游艇,以避免湖水污染。此后,得知西湖已在試用電瓶船時,他甚為欣慰。
要把首都的環境保護工作搞好
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官廳水庫、密云水庫、懷柔水庫及十三陵水庫等,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下規劃并陸續建成后,極大地改善了北京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然而,由于工業的迅猛發展,北京的煙囪林立,上空黑煙滾滾,環境污染嚴重。
在當時的中國,人們不愿也不敢承認中國有環境污染,認為那只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頑癥。而身為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則清醒地正視了北京乃至全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一再提出“環保問題一定要有個人管起來”。他對北京地區環境保護工作先后作了十幾次具體指示,反復叮囑大家,“要為后代著想”,“要把首都搞成一個清潔的城市”。
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北京的環保事業在全國率先起步。1971年,萬里主持召開了北京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決定開展9個水系的水源保護和全市的消煙除塵工作。同年,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的前身——北京市“三廢”治理辦公室成立。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等監測機構也相繼建成。
1972年3月,北京發生了一次水污染事件。在北京市場出售的鮮魚有異味,吃了這些魚的人,感到全身無力,出現頭痛、胃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衛生部門把這個情況向國務院作了報告。周恩來看了這份報告之后非常重視,立即指示要查清事件的原因、污染源,并商討應對措施。國家計委、國家建委立即組成調查組,調查的結果是官廳水庫的魚受到了污染。污染源除來自宣化地區外,還有來自張家口、大同等地區的污水。調查組在當年6月向國務院寫了一份報告。僅過四天,周恩來就作出批示,要求立即組織一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開展對官廳水庫的治理。
隨后,由北京、河北、山西和中央有關部委組成了一個領導小組,萬里任組長。官廳水庫水源保護領導小組在作了詳細、大量實地調查后,寫出《關于桑干河水系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9月5日,國務院批轉了這份報告,并作出批示,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地區必須嚴肅對待此事,積極行動起來,根治桑干河的污染,一抓到底,不要半途而廢。經過3年努力,到1975年測定時,官廳水庫水質已經好轉。1976年以后,水庫水質基本接近飲用水標準。這項新中國歷史上由國家進行的第一項污染治理工程,取得了圓滿成功,為以后的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1972年11月,74歲高齡的周恩來抱病登上了北海公園的白塔,在平臺上俯瞰北京市容,了解北京市的消煙除塵情況,并當場對有關人員指示,有污染的工廠不要設在首都,要把首都的環境保護工作搞好。